
在四顆大行星和m = 1.5 M⊕,a = 250 au,q = 195 au,i = 30的KBP的引力影響下,在4.5 Gyr上演化原始散射粒子數後的最終軌道結構。對照模型和該模型獲得的結果分別用黑色和紅色符號表示。藍色星號代表極端tno。綠色方塊表示KBP的軌道。鳴謝:uux.cn/天文雜誌(2023)。DOI: 10.3847/1538-3881/aceaf0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鮑勃·伊爾卡):一對天體物理學家,一個在金台大學,另一個在日本國家天文台,兩人都在日本,已經找到了在柯伊伯帶居住的類地行星的可能證據。在他們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的論文中,帕特瑞克·蘇菲亞·莉卡和伊藤高誌描述了柯伊伯帶的特性,他們認為這與一顆不比地球大多少的行星的存在相一致。
在過去的十年中,幾項研究使人們相信在太陽係的遙遠邊緣可能存在一顆行星的理論,這顆行星在理論上被稱為第九行星。在這項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認為有可能在更近的地方存在一顆行星——在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是一個半圓形的圓盤,由外太陽係中的物體組成,從剛剛經過海王星的軌道開始。像行星一樣,柯伊伯帶中的物質圍繞太陽運轉。先前的研究表明,盤中的物體是小行星、太空岩石、彗星和其他小塊物質,很可能由冰構成。在他們的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柯伊伯帶中的一些物體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中間有一顆小行星——距離太陽大約500 AU。相比之下,海王星離太陽大約30天文單位。
在研究跨海王星物體(TNOs)時,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物體的軌道行為異常,這表明它們受到了比典型TNOs更大的物體的引力的影響。他們還發現了大量高傾角物體(具有高傾角軌道的物體)。被他們的發現所吸引,他們運行了大量的計算機模擬來解釋他們觀察到的行為。
模擬顯示,對他們的觀察最可能的解釋是柯伊伯帶行星。模擬還顯示,如果存在這樣一顆行星,它的質量將是地球的1.5至3倍,傾角約為30度,軌道將把行星帶到距離太陽250至500天文單位的地方。
(责任编辑:非典妹)